將沿海煤炭運價衍生品應用到糧食運輸 SSEFC受邀為中糧貿易做專題培訓
8月20日,應中糧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貿易”)的邀請,上海航運運價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SEFC”) 在大連市北良港綜合樓開展航運運價衍生品專題培訓會,向中糧員工普及運價衍生品的基本概念,提升運價風控意識,探討應用方式。中糧貿易物流中心副總經理王榮星攜業務骨干參加了本次專題培訓,并與中糧貿易北京各部門視頻連線,共有35位員工同步參加了培訓。
中糧貿易是中糧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擁有101家糧庫,總收儲能力達2166萬噸,具備1800萬噸港口年中轉能力,經營品種包括小麥、玉米、稻谷等糧食產物。中糧貿易在國內貿易中主要采用CIF合同,承擔著運價波動風險,有時糧食貿易利潤無法彌補運費上漲產生的損失。雖然長協合同一定程度鎖定了遠期運價,但更像是對賭合同,尤其當運價大幅漲跌時,長協履約率會偏低。因此,中糧貿易迫切需要航運運價衍生品來規避運價大幅波動的風險。正如王榮星副總經理所言,中糧通過大豆和玉米期貨規避了糧價波動的風險,目前也希望利用航運衍生品對沖運價暴漲暴跌的風險。
中糧貿易物流中心副總經理王榮星
SSEFC市場部經理張珺談到,航運運價衍生品在國內外并無成功先例,需要每個航運人摸爬滾打與探索實踐。我們運價交易公司僅僅是平臺搭建者,真正的主角是像中糧這樣的實體企業。同時,十分歡迎中糧貿易對運價衍生品合約的完善提出寶貴建議。
隨后,SSEFC市場部經理助理陳臻向中糧員工詳細介紹了航運衍生品在國內外的發展情況、交易原理、作用功能、套保案例以及交易合同等內容,尤其談到了國內煤炭運價與糧食運價的相關系數達到75%,可以采用跨品種套保方式,利用沿海煤炭運價衍生品對沖糧食運價波動的風險。資深航運專家陳弋從宏觀經濟、政策和天氣三個維度深入剖析了今年四季度國內干散貨市場發展前景。
資深航運專家 陳弋
中糧貿易物流中心的參會代表仔細聽講,認真做筆記,并在互動環節中不時提問,內容涉及自然人的退出機制、散貨指數的編制方法、增設華南線的可能性、運力交割的可行性等。張珺經理和陳弋老師均給予了詳細的解答。
互動現場
培訓交流活動從上午9點一直進行到中午12點。中糧貿易物流中心副總經理王榮星做了總結發言,本次培訓會受益匪淺,中國沿海煤炭運價衍生品對我們中糧貿易有很大的幫助。上午的培訓僅僅是一個開始,今后將繼續加強與SSEFC交流學習,爭取早日在航運金融衍生品業務中開展合作,為保障中糧貿易經營發展需要、提升我國糧食物流航運業務整體水平作出貢獻。